每個人都有一些情結,比如鄉(xiāng)土情結、母校情結、同學情結、戰(zhàn)友情結等,情結是心中的感情糾葛,是一種深藏心底的感情。
對于光影,我有一種莫名的情結。小時候家貧,很少接觸。為了看一場露天電影,我們會蜿蜒十多里山路,騎車或步行到達,晚了的話,只能看熒幕背面,若能在正面安然端坐于椅子上,簡直是莫大榮耀,優(yōu)越感十足。趕上在本村放映,情況會好得多:我們會早早到場,翹首盼著自己心里認可的人,招手讓他們把凳子搬到我們早已霸占的位置。而我們則興奮地站在凳子上,等著燈光一亮,揮舞著小手,讓形形色色的怪狀在潔白的幕布上凜冽地顯示。一時間,人頭攢動的現場,音樂聲、喧鬧聲、歡笑聲交織成一片……很難想象在那個精神文明匱乏的年代,這種幕布上流動的世界帶給我們多少歡樂與期盼。
如今,我們只要打開電腦,動一動鼠標鍵盤,足不出戶,各種想看的不想看的影視皆可盡收眼底。雖說方便,總感覺少些什么。
周末閑賦在家,就想把有限的空余時間銷蝕在光影里,寄望于在虛幻的世界里讓自己感受血性與溫暖、理想與光明。電視劇結束了,思緒還留在劇里,悵然若失。于是就想將那絲絲悵然固化為一個個方塊。按說不惑之年了,該理智該淡漠了,卻時常被某一部片子某一個人物感動得一塌糊涂,時而淚流滿面,時而拍案叫絕,時而撕心裂肺,時而提心吊膽,旁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傻子一個!我想一部片子或一個人物之所以讓我們心動和喜愛,總是因為這片子里有我們的某種寄托吧,這寄托或許是一種情結、一種理想或是一個未來,映照著自己心中的渴望和幻覺。我們往往想將現實生活中某種壓抑的情緒或是渴望的情感通過演員或角色宣泄出來,不是嗎?
但是,我偏愛的紅色諜戰(zhàn)劇中,好作品卻是鳳毛麟角。我常常想,創(chuàng)作者未必都有一份虔誠,不過是因為這種題材正熱門,不過是為著一份稿酬一份薪金。不知道有幾個創(chuàng)作者是心懷敬畏去創(chuàng)作那些革命先輩的呢?所以劇作中屢見穿幫失實戲說,而這些戲說除了帶給觀眾感官刺激外,又能留下什么?觀者除了看著燈紅酒綠、美女帥哥,又有多少人會對之心懷敬仰與紀念?
更為可怕的是,那曾經激勵引領了幾代人的紅色信仰,正漸漸被推離我們這個國度我們這個人群,為何信仰的光輝被掩蓋?為何淳良的品德被拋棄?為何真誠的付出被嘲笑?連唱唱紅歌都要受到質疑與嘲笑,悲乎?哀哉!在矯揉造作、虛假輕浮面前,干澀的眼淚怎么能夠流進心靈的濕地?
真不知道有一天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那些崇高的靈魂,如何去面對那些我們曾經謳歌的歷史!
我知道自己的情緒一直就在低谷與高潮間起伏行走,一顆心一直在消沉與奮進中掙扎。這就是我的文字時而輕松時而沉重時而激昂的緣故吧。
我莫名的光影情結呀!
(嘉立荷公司 張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