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基層管理人員,我很喜歡安全格言,如果遇到新鮮的就要記下來,比如“嚴是愛,松是害,疏忽大意事故來。嚴是愛,松是害,保障安全利三代?!边@些安全順口溜,之所以能夠流傳,是因為說的都是大實話。
“嚴是愛,松是害”,說得非常有道理,但有道理,未必人人能接受。嚴格管理,管理行為很嚴厲,避免了事故,也可能會招來反對埋怨牢騷甚至是咒罵;松是害,管理松松垮垮,領(lǐng)導(dǎo)不敢得罪人,沒出事故“你好我好大家好”,出了事故造成傷亡,受害者流血又流淚,被處罰人也會受到很大的挫折。所以,還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挘骸皩幵嘎犃R聲,不愿聽哭聲。”這哭聲和罵聲里面有學(xué)問,往深里說:哭聲和罵聲密切關(guān)聯(lián),互為前提。有罵聲可能就沒哭聲。如果管理不嚴格,沒有罵聲,出了事故哭過之后,還會有更大的埋怨。對哭聲和罵聲的關(guān)系,有不少人整天研究,就是沒人公布研究成果。曾經(jīng)有人說過忽視安全生產(chǎn)就是對職工犯罪。對安全要嚴加管理,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寧聽罵聲,不聽哭聲。安全生產(chǎn)都表現(xiàn)在具體小事上。大事故都是有小違章引起的,沒發(fā)生事故前的事是小事,發(fā)生了就是大事。要堅決從小事抓,抓小事,成大事;抓小事,防大事。找事的目的是為了不出事。違章不一定出事,但出事肯定是違章。對習慣性違章,不能習慣性不管。人們的每次違章并不肯定導(dǎo)致事故發(fā)生,100次違章可能也不會發(fā)生一次事故,但也可能一次違章你就連感到遺憾的機會都沒有了。你能把握違章發(fā)生事故的隨機性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你愿意將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幸運”的基礎(chǔ)上嗎?肯定不會!說到底最最關(guān)鍵的還是控制不安全的行為及潛在的危險,靠大家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
罵聲中委屈的是基層管理人員;哭聲中受傷害的是員工。無論是哭聲,還是罵聲,我相信不會有人愿意去聽。心情本來好好的,突然挨頓罵,那感覺可遠遠超過一盆臟水潑在身上;凈聽到些哭聲,也不會好受到哪兒去?!皩幵嘎牭搅R聲,不愿聽到哭聲”,只是在二難條件下的一種無奈選擇。
安全生產(chǎn)教育的任務(wù)是努力提高員工隊伍的安全素質(zhì),提高廣大員工對安全生產(chǎn)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安全責任感,增強安全生產(chǎn)的法制觀念。安全生產(chǎn)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員工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勞動紀律的自覺性,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chǎn)技術(shù)知識水平,熟練掌握安全生產(chǎn)技術(shù)要求和處理事故的能力,安全是企業(yè)永恒的主題,要真正做到警鐘長鳴,居安思危,言危思進,常抓不懈,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同時也要做好自我保護意識,了解和掌握安全常識,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
在工作中做好自我防護,了解本崗有沒有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應(yīng)急措施,把接觸到的電器設(shè)備,化學(xué)品、有害氣體,易燃易爆等物品,做到嚴格操作和排查,不留隱患,更大限度的控制事故的發(fā)生,在上下班期間不準酒后駕車,還要不定時的做一些安全方面的培訓(xùn)、操作、救護與自救等方面的知識。
在日常的安全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勇于做“黑臉包公”,要從查找人的不安全行為抓起,不搞下不為例。作為一名基層管理人員千萬不能做過頭,為了聽罵聲而聽罵聲;不要成為偏執(zhí)狂,就是要聽罵聲,愛聽罵聲。這就走向了安全管理的反面。有的媒體的褒獎宣傳,塑造了讓人難以接受的安全管理者形象。我們把這個宣傳的形象描繪下來,是什么樣的呢?“鐵青的面孔,鐵石的心腸,鐵打的手腕”,說話擲地有聲,吐口吐沫都能把地板砸?guī)装陜?。這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機器人。如果這樣的機器人是最好的安全管理者,那我們這些人做的工作,還不如交給機器去做。人和其他動物的區(qū)別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獨立的思維方式,安全管理者不能是機器人。為了不聽到哭聲,寧可聽罵聲,前提是同情心,是責任感,是人的感情存在,是人性化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管理者沒有人性,沒有臉皮,沒有自尊心,任什么人罵都不怕,反而有意去找罵,這實際上變現(xiàn)出一種不好的管理心態(tài)。我們在安全管理上見到最多的是批評、嚴肅批評甚至是勃然大怒。依我看,只要管理者主觀上沒有惡意,作為員工都應(yīng)該接受?!奥牭眠M批評,才沒有哭聲”。
“嚴是愛,松是害”,嚴格是為了員工不受傷害,是為了員工自己好。員工應(yīng)該理解嚴格管理的出發(fā)點。如果別人為他好,他還要罵別人,那實在是不知好歹了,是素質(zhì)問題。管理上按制度去辦,無論什么崗位,無論什么身份,安全面前,安全管理面前,安全管理制度面前,一視同仁。當然,安全管理沒有哭聲沒有罵聲,只是理想境界。沒有哭聲,是我們追求的結(jié)果;沒有罵聲,很多情況下不太可能。因為,人們的利益不同,思想認識不同,修養(yǎng)水平不同,受到處罰的反映也不同。但是,我們在管理中可以做到的是公平,“一碗水端平”,任何人沒有話說。管理要人性化,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讓被管理者知道管理者的良苦用心,才能達到“沒有罵聲也沒有哭聲”的安全管理理想局面。
(嘉立荷示范奶牛場 盧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