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快到了,中國每家每戶都在準備祭祖掃墓。話說古人對于清明祭掃是十分重視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具體到每個家族就都有了自家的習俗。
每年清明節(jié)前兩周,我的父輩們就開始召集本族的親人約定日期,在上輩道德、禮節(jié)教育下、在家庭的規(guī)矩約束下,無論是在國外的、異地的、本地的親人們都要回來。上到95歲高齡的老奶奶,下到剛剛學步的小玄孫,集體掃墓,為祖墳除草、燒香、上供、磕頭、放鞭炮,祭奠祖宗的在天之靈。
沒有家念,何來家風?家風就是傳統(tǒng)、身教、風氣、風范、風格、影響和感染。俗話說:身教勝于言傳。家庭是國家、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和平,都基于家庭的和睦。所以常有“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俗語。與自然和、與人和、身心和,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也是我們的家風。
(工農(nóng)聯(lián)盟 諸葛增霞)